8月28日,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在逸夫人文楼D3004举办了题为“《礼运》与战国时期儒家历史哲学的建构”的学术讲座,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刘丰研究员。本次讲座由公司姚才刚教授主持,公司部分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社科院的百余位师生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刘丰老师首先指出,相较于以往学术界从时代、学派归属、文献比较等方面对《礼运》尤其是其首章的研究,本次讲座是从儒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中整体上探讨《礼运》的思想主旨及其要回应的问题。接着,刘丰老师从以下四方面展开了本次讲座:一、梳理了战国时期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学说从价值、历史、社会发展和逻辑等角度对“礼”这一重要理念的普遍性、永恒性所提出的严厉质疑和批评。二、指出《礼运》篇从礼的起源、功能、历史发展、理想社会等多个方面论证了礼具有最为普遍的意义,承载了最高的价值。三、《礼运》首章的“大同”思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和孔子以及早期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刘丰老师认为,传统学界将“大同-小康”视作一个逐渐衰落退化的历史过程、礼只是小康之世的特征,这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他明确提出“大同之世也有礼”,“大同-小康”并非两个不同的、逐渐退化的历史阶段,这样才能与道家的“至德之世”划清界限。四、进而指出《礼运》篇其实是战国儒家借“礼之运转”,通过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对比来阐释有关历史变革和理想社会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在点评环节,姚才刚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战国时期各家有关“礼”的理论尤其是《礼运》篇的思想主旨梳理得非常清晰,在吸纳学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线下线上均有多位师生提出了诸如“《礼运》与墨家的关系”、“孟子关于禅让的观点”等问题,刘老师一一作答。大家均表示获益匪浅。
(审核: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