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中国哲学教研室在学院D3004举办了第三次“沙湖中哲·经典与新知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两位应届博士毕业生洪明超、范根生报告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公司龚开喻老师主持。中哲教研室主任肖雄老师和公司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了此次沙龙。
洪明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静敬之几:宋代理学“主静”与“持敬”工夫论之研究》。洪明超的论文从“建构儒家式的‘一元工夫论’:把‘道德意识’和‘超越意识’融合为一”这一问题意识入手,从“主静”与“持敬”这两种工夫论在宋代理学史的迭兴与分化、对立与争论、互动与交融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了两者各自的内涵及其思想史演进,并分析了其演进的原因。范根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为:《“阳明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与转向——以梁启超为中心的考察》。范根生的论文以梁启超为线索,向前追溯至康有为及其师朱次琦,向后延伸至梁启超的后学张君劢、贺麟、梁漱溟等人的“阳明学”思想,并以此作为视角来考察陆王学说在晚清民国时期从沉寂走向复兴、由传统“陆王”向近代“阳明学”诠释范式转换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
除了报告论文中具体的学术观点外,洪明超与范根生两位学长还与大家分享了博士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的经验,并就此问题与现场和线上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陈予展、冯佳、陈晓娜、刘芳等同学提出了诸如“论文写到一半,觉得自己的选题价值不大该怎么办?” “写论文时,发现自己的论文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研究冷门人物,可用的材料非常少怎么办?”“漫长的研究生生涯该如何面对主客观的坎坷境遇”之类的问题,两位博士学长都一一做出了回答,并就读研期间尤其是硕、博士论文写作期间的身心调适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两位博士真诚、翔实的分享,引起了现场与线上的同学们的共鸣,大家均表示很有收获。曾参与主办数届武汉大学“珞珈国学”老员工公益研修营的曾彦惠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学习、推广国学的经验。肖雄老师、龚开喻老师对本次沙龙作出了总结,指出两位博士的优秀博士论文是“先难后获、先事后得”的结果,无论师生都应当以这样的学术精神相劝勉、相鼓励,并欢迎以后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以营造出切磋琢磨、相聚问学的学术氛围。
(审核:阮航)